咖啡盤的原始用途|不是擺湯匙,而是用來直接喝?

如今喝咖啡時,大家習慣在杯子下放一個小碟子(咖啡盤、杯碟),用來擺放湯匙、接滴漏,甚至避免液體滴落。但你知否,這個咖啡盤的最早用途,可不是為了這些便利功能?而是當時人們直接將咖啡倒入盤中飲用。

最早的用途:降溫與直接飲用

最早的用途:降溫與直接飲用

17 世紀歐洲開始盛行飲用咖啡時,當時的陶器杯壁厚重且導熱較差,剛沖好的咖啡往往非常燙。為了避免燙手與破杯,歐洲人便有把咖啡倒入盤中等待降溫,然後「從盤緣飲用」的習慣。此舉既是為了降溫,也避免直接捧著厚重陶杯的危險。

 

含糖啜飲的風俗

含糖啜飲的風俗

更有趣的是,在當時還流行一種「含方糖啜飲」的方式:人們先把一塊方糖放在門齒或唇前,再讓咖啡液體浸潤糖塊後啜吸進口。這樣可以讓原本濃苦的咖啡變得甜一些,更適合當時的口味。

 

瓷器技術普及後的變化

瓷器技術普及後的變化

直到 18 世紀初,德國的美森(Meissen)瓷廠率先掌握製瓷技術,這項技術逐漸在歐洲傳播。隨着瓷杯與杯耳越來越普及,人們開始可以優雅地捧杯飲用,不再依賴將咖啡倒入盤子的方式。儘管如此,在北歐與俄羅斯等地,仍可見到老一輩甚至今日仍保有「用盤子喝咖啡」的傳統風俗。


最新文章

  

 

  聯絡我們
合作、投稿查詢:
[email protected]

廣告查詢:
[email protected]

 

 


免責聲明
私隱政策

Copyright @ 2025 Profite Magazine.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