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日的社會,紋身往往被視為個人風格的象徵,甚至成為潮流與藝術的代表。然而,若回溯歷史,紋身的起源並非單純的裝飾,而是與宗教信仰、身分認同,甚至醫療用途息息相關。

最古老的「人類印記」

最古老的「人類印記」

 

考古學家發現,世界上最古老的紋身可追溯至五千多年前。著名的冰人「奧茨」(Ötzi the Iceman),身上便保存着六十多個紋身痕跡。這些紋身並非裝飾,而是分布於關節與脊椎等位置,研究顯示可能與治療關節痛或作為某種原始針灸有關。

 

紋身與醫療

紋身與醫療

 

除了「冰人奧茨」,在古代不少民族都會用紋身作為「治病」手段,例如在西伯利亞的木乃伊身上,也發現過紋於經絡位置的線條,考古學家推測那是早期的醫療或止痛方法。

 

紋身顏料的來源

 

紋身顏料的來源

古人並無現代的顏料機器,他們多以天然物質調製顏料。例如木炭、植物灰、礦物粉末混合動物脂肪或水,形成黑色或藍灰色的色料。這也是為何很多古代紋身以深色為主。

 

日本「入墨」的另一面

 

日本「入墨」的另一面

雖然現代常將「入墨」與黑社會掛鉤,但在江戶時代,平民會以入墨作為裝飾,甚至有人將全身紋成浮世繪畫作,視為美學藝術的一種。

 

紋身曾被宗教禁止

 

紋身曾被宗教禁止

在基督教歷史中,紋身一度被視為「褻瀆身體」的行為,因為《聖經·利未記》有「不可在身上刻畫記號」的教條。直至現代,才逐漸被更多人接受,並重新被定義為藝術。

 

皇室與紋身

 

皇室與紋身

令人意外的是,十九世紀的歐洲皇室竟然也流行過紋身!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的兒子、後來的喬治五世,就曾在訪日時紋上龍形紋身,象徵勇氣與力量。



紋身與戰士文化

 

紋身與戰士文化

在許多古老部落,紋身是戰士身份的象徵。例如毛利人的「Ta Moko」面部紋身,不單止是裝飾,更是身分證明,記錄着血統、地位與成就。

 

紋身的文化意義

 

紋身的文化意義

在不同文明之中,紋身都具有特殊意義。古埃及的女性會於身上紋上圖案,象徵生育與庇護;波里尼西亞人則以繁複的紋身展示勇武與社會階級。對於日本的「入墨」,它最初與宗教及懲罰有關,後來逐漸發展為一種藝術化的全身圖騰。

 

西方社會的演變

 

西方社會的演變

在西方,紋身曾長期被視為「邊緣化」的象徵。十八、十九世紀的水手與罪犯常以紋身標誌身分。然而隨着二十世紀文化潮流轉變,尤其是搖滾樂與反主流運動興起,紋身逐漸獲得大眾認同,成為個人自由與態度的表達。


最新文章

  

 

  聯絡我們
合作、投稿查詢:
[email protected]

廣告查詢:
[email protected]

 

 


免責聲明
私隱政策

Copyright @ 2025 Profite Magazine.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