負面偏見|人腦為何更容易記住負面事情?
你是否曾經發現,讚美之詞往往很快被淡忘,而一句批評卻久久縈繞心頭?心理學研究指出,人類大腦確實更容易記住負面經驗,這種現象被稱為「負面偏見」(Negativity Bias)。其根源並非偶然,而是深植於人類進化歷程之中。
你是否曾經發現,讚美之詞往往很快被淡忘,而一句批評卻久久縈繞心頭?心理學研究指出,人類大腦確實更容易記住負面經驗,這種現象被稱為「負面偏見」(Negativity Bias)。其根源並非偶然,而是深植於人類進化歷程之中。
試想一個場景:即使心情低落,若然刻意牽動嘴角露出笑容,心情竟會逐漸好轉。這並非錯覺,而是心理學與神經科學早已證實的現象。原來,人類的大腦有時難以分辨「真笑」與「假笑」,只要面部肌肉作出相應的動作,便足以引發情緒上的變化。
夢境一直被認為是通往內心世界的一扇窗,它是否真的能反映潛意識,一直是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熱烈討論的話題。從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到現代神經科學,夢境的奧秘究竟有何科學根據?以下是一些關於夢與潛意識的有趣冷知識。
我們與他人的關係,無論是愛情、友情還是親子互動,都可能受到童年經歷的影響。而「依附理論」(Attachment Theory)正是探討人類如何在嬰兒時期與照顧者建立聯繫,並如何影響我們成年後的關係模式。這理論不僅解釋了為何有些人能輕鬆建立親密關係,而有些人卻害怕承諾或過度依賴,還能幫助我們理解自己的情感模式。
「這個世界上,總有一個人是為你而生的。」許多愛情故事、電影和童話都告訴我們,真愛是命中註定的,兩個人只要相遇,就會彼此吸引,無需努力便能走到最後。但現實真的是這樣嗎?愛情究竟是由命運安排,還是靠雙方的經營與選擇?讓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探討「羅曼蒂克命定論」的真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