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腦蟲|人類醫學的極限挑戰

在炎熱的夏天,跳入湖泊或溪流清涼一番,看似尋常不過。但你可知道,水中潛伏着一種致命寄生蟲——「食腦蟲」?它一旦進入人體,會沿着嗅覺神經直達大腦,並在短時間內造成嚴重破壞。這種疾病雖極為罕見,卻因致死率高達九成以上,被稱為人類醫學最難對抗的挑戰之一。

致命寄生蟲,死亡率高達 97%

致命寄生蟲,死亡率高達 97%

「食腦蟲」學名為福氏耐格里阿米巴(Naegleria fowleri),所引致的「原發性阿米巴腦膜腦炎」(PAM),死亡率超過 97%。自 1960 年代以來,全球記錄逾四百宗病例,但倖存者寥寥無幾。感染一旦確診,幾乎等同死亡判決。

 

為何治療如此困難?

為何治療如此困難?

該寄生蟲可在短短數日迅速破壞腦組織。早期症狀與一般腦膜炎相似,例如頭痛、發燒、頸部僵硬,導致延誤診斷。當醫生確認為「食腦蟲」感染時,病情多已惡化至無可挽回的階段。

 

現行治療方法

現行治療方法

目前主要藉 兩性黴素 B(Amphotericin B) 作核心藥物,並配合 miltefosine 等其他抗原蟲藥物。然而,藥效有限且副作用強烈。部分倖存者曾接受 低溫治療,即降低病人體溫,以減緩腦部發炎和腫脹,爭取更多時間讓藥物發揮作用。

 

倖存者帶來的啟示

倖存者帶來的啟示

雖然倖存者不足二十人,但每一個案例對醫學研究都彌足珍貴。這些成功經驗顯示,早期診斷多重治療手段並用,能夠扭轉死亡命運。隨着即時 PCR 等分子診斷技術發展,醫學界有望加快檢測速度,提升存活率。

 

與時間賽跑的挑戰

與時間賽跑的挑戰

「食腦蟲」並非完全無解,而是一場與時間的競賽。倖存者的出現,象徵醫學研究正不斷推進,逐步向破解這種致命寄生蟲邁進。


最新文章

  

 

  聯絡我們
合作、投稿查詢:
[email protected]

廣告查詢:
[email protected]

 

 


免責聲明
私隱政策

Copyright @ 2025 Profite Magazine. All rights reserved.